国内迫切需要四中全会提振市场信心
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决定,今年10月将在北京召开四中全会,核心议程包括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,并研究制定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建议。安邦智库(ANBOUND)研究人员认为,这一时点选择意义重大,当前中国经济虽然展现出一定的韧性,但整体运行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,包括内需不足、重点领域风险较大、外部不确定性叠加市场预期较弱等。四中全会定调“十五五”规划,正是要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,对冲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,为市场注入强心针。从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号看,政策端已明确“持续发力、适时加力”的宏观导向,例如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、保持流动性充裕的货币政策,并加码支持科技创新、小微企业、外贸稳定等领域,强化经济大省的“挑大梁”作用。同时,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的路径也愈发清晰,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,培育新质生产力,打破产业升级瓶颈;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开放,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,尤其要优化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功能。这些部署直指市场关切的痛点,即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?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?四中全会将系统性回答这些问题,以“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”的定力,传递稳经济的明确预期。我们认为,四中全会将进一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、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,进一步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、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优势,为市场主体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。当前,国内亟须以全会的声音扫清障碍,以改革决心打破悲观情绪,让“稳预期”转化为“敢作为”,真正凝聚起“挑大梁、勇立潮头”的合力。(2025年8月4日)
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
今年下半年,中国货币政策延续“适度宽松”的总基调,这是其“不变”的核心。央行于8月1日的工作会议,明确要求落实落细这一政策方向,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完全一致,旨在保持流动性充裕,引导信贷合理增长,确保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目标相匹配。这也源于今年上半年应对潜在关税冲击、提振内需,以及促进物价温和回升的调控经验,体现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与相机抉择的灵活性。不过,安邦智库(ANBOUND)研究人员认为,国内货币政策工具与实施重点的“变”也在同步显现。其一,操作工具更加灵活多元。央行可以综合运用降准、降息、逆回购、MLF等工具,并探索国债买卖等新手段。预计下半年可能再降准0.25−0.5个百分点、降息10−30个基点,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。其二,结构性工具的发力将重点深化。科技创新、小微企业、消费与外贸成为核心支持领域,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、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将扩大覆盖面,推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落地。其三,内外均衡约束条件变化。外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,为国内宽松拓宽空间;但内部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.33%、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%,制约政策力度,因此政策将重在平衡防风险与稳增长。其四,传导效率成为关键变量。央行强调需“畅通政策传导”,通过强化利率执行监督、整治资金空转、优化FTP定价机制,提升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效能。总体来看,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以“稳总量、优结构、畅传导”为主线,在不变中求新变,为稳经济提供支撑。(2025年8月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