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势要点:央行推出CBS支持银行永续债发行
5月29日,央行公告,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,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,5月29日(周一)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3年第五期央行票据互换(CBS)操作。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,期限3个月。从以往的行情来看,这对银行的股价都有非常正面的效果。截至2022年3月末,银行已累计发行永续债18915亿元,撬动银行贷款近十万亿元。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缓解了利率约束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逐步下行,2022年3月为4.36%,是有统计以来的纪录低点。永续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补充工具,已经被国际上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。2016年到2018年,全球市场发行永续债的规模大概在1000亿美元。在优先股和永续债这两种主要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中,国际商业银行主要选择的是永续债。此前,银保监会(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)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,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。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,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。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(CBS),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,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。(2023年5月29日)
形势要点:中国大飞机项目立项的一些决策往事
中国商飞制造的C919飞机于5月28日成功完成了首次正式的商业飞行。对于中国的大飞机发展来说,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。C919的问世,可谓是20年磨一剑。2003年11月,在“运十”下马20年后,国务院委派科技部组建了第一个“大飞机项目论证组”。经过4年的调研、讨论、争议和决策,2007年2月26日,国务院召开第170次常务会议,原则通过了《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》,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。2007年3月,国务院正式对外宣布自行研制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立项。不为人知的是,在大飞机项目的决策阶段,面对的形势其实十分复杂。据安邦智库(ANBOUND)研究人员的了解,当年国内启动大飞机战略研究时,除了少数部门(科技部、中央政策研究室、民航总局等)支持外,大多数政府部门最初都反对上马大飞机,其中包括综合部门、主管部门、核心央企,都对此持否定态度;提交两院院士论证,结果也是否定。面对如此多的否定意见,政府部门领导的态度也变得犹豫。在战略决策阶段,决策有时候并不取决于按部就班的开会表决,或者少数服从多数,而是取决于关键决策者对战略重要性的认知,取决于战略决策支持者的调研工作是否足够扎实,还取决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战略形势。由于少数支持部门的态度坚决,由于新政府对大飞机项目的支持,以及航空界之外众多人士的奔走呼号,大飞机项目终于列入当时的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。回顾这段决策往事中的关键片段,可以看到战略决策过程中,既有必然性,又有偶然性。如果偶然性较多地在重大项目决策中出现,说明战略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,也说明在更加顶层的决策框架和机制中,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的决策研究支持。鉴于大飞机项目的重要性,安邦研究人员认为,C919今后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风险问题,这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!2023年2月,C919验证机在执行上海虹桥飞北京大兴的飞行任务时,飞机发动机反推系统曾经出现失灵的问题。这一事件发生后3个多月,C919完成了正式的商业飞行。今后,C919的安全问题肯定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,这是重中之重。(2023年5月29日)